经历华盖词场整个创办过程的原鹿城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侯捍文介绍
作者:多元纵横     更新时间:2018-08-27

8月,还是台风季节,温州经常会遇到刮风下雨天。周六到温州,事先就和当地朋友约好,第二天早上去华盖词场听鼓词,但晚上开始就一直下起了大雨,问朋友,下雨天还演吗?朋友回答得很肯定,刮风下雨天也照常演!于是就赶到位于市中心华盖公园内的华盖词场,果然,一条弯曲的长廊里已经坐满了老人,大雨完全没有浇灭听词人的热情。听说这里平时的观众有一两百人,遇上天气好时,场子里会有三四百人。有的还特意从周边的永嘉县、瓯海区和龙湾区赶过来,为了不错过演出,他们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往华盖词场赶,鼓词往往是连本戏,他们舍不得错过当中的戏份。

经历华盖词场整个创办过程的原鹿城区文广新局副局长侯捍文介绍,温州鼓词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曲种,已经有300多年历史,是浙南地区的人非常喜欢的地方曲艺,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但他发现,虽然很多老年人喜欢听鼓词,但整个市区很难找到一家固定的演出场所。他开始寻找演出场地,茶室、文化馆的场地都偏小,显得局促,何不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演出?他想到了老人们聚集晨练的华盖山公园,华盖山位于老城区东面,因山形如华盖而得名,是市中心繁华片区主要的休闲公园,交通便利,而且公园内有一条百米长廊,热天遮阳,雨天可以挡雨,如果把词场设在那里,就可以让更多人免费观看赏听。于是,2012年7月,由区文广新局出资,每场给1200—1400元补贴,区曲艺家协会执行承办,请鼓词艺人来现场给群众唱鼓词。因为考虑到老人平时时间充足,有起早的习惯,演出时间就定在每周六、日早上,8点准时开始,演一个半小时,每逢节假日就加场。没想到它一创办就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,一下子就坚持了6年。到2017年底,共演出496场,累计观众已经超过15万人次。

温州鼓词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形式,以温州瑞安方言为标准语言,如果用一句话表述,就是一个人一台戏。如果介绍得细致一点,就是说唱相间,以一人坐唱为主要形式。演出形式分“平词”和“大词”两类,“平词”演唱以传书、小说编成的词目为主;“大词”则和民俗仪式结合起来,宜唱经卷书,以唱收妖除恶大戏为主。“在唱句上以七言上下句结构为主,散板居多,可自由延长,变化不受固定曲调限制,在唱法上可以灵活运用”。鼓词在自身的基本曲调上不断地吸收民间的小调、田歌和其他地方戏曲的曲调,形成正太平调、反太平调、吟调、大调和弹词调五种基本曲调。鼓词演出形式简捷轻便,但富有表现力。演唱时,艺人操牛筋琴、扁鼓、三粒板、小抱月等四件伴奏乐器,集说、唱、念、奏、做于一身,身兼生、旦、净、丑,一人多角,跳进跳出,演绎悲欢离合故事,评说世道人心,各种听得有滋有味,欲罢不能。

上一篇:2018年“创意昆明”系列主题活动9月中旬举办

下一篇:做城市文化复兴力量!花样年·城市文化季活动正式启幕

版权所有:北京纵横热力股份有限公司  ICP备案号:京ICP备26010584号-1
北京万方互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